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企业信息化最新进展 >> 企业信息化进展

以信息化建设拉动轻工产业升级

时间:2005/7/25

于我国轻工业而言,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已有20来年历史的老话题;而新型工业化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命题。如何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发展新路子,是我们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均属于长期任务,但又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问题,而且关系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为我国所带来的百年一次的发展机遇。把握好这次机遇,对于全国轻工企业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企业信息化与轻工业
    我国轻工业分为44个行业,如:食品、饮料、造纸、家电、家具、塑料等等,它们的主要特色是出口导向型、就业主导型和三农服务型。根据2004年1~9月的运行分析,轻工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为26725亿元,同比增长27.09%,产销率累计完成97.55%,出口额达1121.89亿美元,接近上年全年的轻工业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6.95%。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轻工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发展势头迅猛。伴随着行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轻工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说,按行业流程划分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这里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轻工企业基本上以中小型制造业为主,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据统计,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的78%,从业人员占82%,国内生产总值的40%,财政收入的50%,外贸出口的80%来源于制造业。因此,制造业信息化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口。许多调查结果显示,在国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的产品制造正在大举向我国转移,这一趋势,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是,在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上,我国目前的制造能力仍处在中、低端水平。为了使我国尽快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迎接世界制造业基地向中国转移和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更加激烈的竞争,就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并由此提高制造业生产、设计、管理的整体水平。轻工业在国内制造业地位中比较突出,所以也就自然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主战场之一。
    近几年来,企业界都在强调“竞争优势”。制造企业通过采用ERP系统,使市场信息迅速传达到企业,使企业的采购、设计、生产、销售部门充分沟通,减少中间环节、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库存,节约成本,并且能把消费者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设计、计划、生产、采购部门,使企业很快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就是信息化所创造的运营和管理优势。曾经有一个新起步的家电企业,原在行业中不占优势,后来,采用了一个叫做“用速度冲击规模”战略,就是通过采用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化手段,使资本运作加速流通,比竞争对手快六倍,在短短的几年内,使企业冲入行业三甲。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较小的投入也能创造出较高的赢利,客观上也就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由此可见,信息化在帮助企业达到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同时,还能直接或间接地为国家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作用。
    国内轻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起步和其他行业一样,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过20年的发展,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有了初步基础,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部分企业配备了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甚至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企业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多数企业在一些生产及业务管理环节配备了计算机设备,还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内部网,少数大中型企业借助于专用网络,将本企业的内部网与社会网互联;
    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和业务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化应用,主要是在财务会计和产品设计中应用比较普遍;
    多数大中型企业在核心业务部门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业务,部分企业开始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方案,有些已经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从轻工业信息化的整体开展情况看,还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轻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其他企业的简单经验开展信息化工作,使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成本增高,实际效果降低。
    2. 大部分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工作缺少正确认识,将企业信息化与生产、技术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脱节。
    3. 轻工企业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表现在地区发展方面,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不发达地区无论是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还是企业对此项工作的投入及应用程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各个细分行业的发展方面,少数先进企业从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到整体应用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单元应用阶段。
    4. 很多企业不重视信息化的长远和总体发展规划,个别企业资金缺口比较严重。
    以上问题有些属于老问题,至今还没能很好的解决,有些属于新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企业信息化目标的实现。这里有两个突出的瓶颈:
    第一,企业全员信息化素质问题。目前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投入很大,但企业的信息化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员工整体的信息化素质还不够,限制了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发挥。何谓员工信息化素质?实质就是复合型人才,他不仅是IT技术人员,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人员等也要对信息技术有相当的了解,一大批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企业全员整体信息化素质。全员信息化素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全员的持续培训来不断提升,据美国企业信息化应用案例统计,80%以上的企业员工要接受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培训,只有随着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强大作用才能真正地、持续地发挥出来。
    第二,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问题。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不同的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业务特点和突出问题,企业信息化就是要针对这些具体问题,采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加以解决。象海尔、斯达那样的大企业,摊子大、分布广、渠道多、流程复杂,适合上全系列信息化系统,而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轻工企业而言,不宜完全套用。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同的行业或企业,仅从理论上认识到信息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明确把握利用信息技术能给企业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对于轻工企业,没有必要靠一股浪潮都盲目地实施ERP,而是要看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构架搭建以后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效益。认识上去了,企业信息化的资金缺口也将直接或间接地得到缓解。 
    轻工业信息化的近期工作思路
    如前所述,轻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特别是近两年来,又有大量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轻工企业在信息化实施中形成典型案例并取得了实际效果。在2004年里,我们分别在北京市和沿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召开了全国轻工企业信息化发展会议。与会企业所表现出的热情,充分体现了对信息技术需求的迫切愿望。为此,推动轻工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将由表层逐步引向深入,围绕着推动轻工传统产业升级做文章,主要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轻工各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目前我国轻工业分为44个行业,因此要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与业务流程特点,逐步完善行业信息化标准建设。这个标准不是技术标准,而是务实的信息化目标。它将从领导、决策、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2. 轻工各行业信息化样板工程建设。在轻工所属的44个行业中培育和推选一批信息化样板工程,为其争取政策与经费支持。协助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保障机制、流程再造、项目管理、员工培训等。今年预计挑选4~5个行业做试点,培养出有行业推广意义的信息化典型。
    3. 开展信息化应用交流和先进单位表彰活动,继续扩大以点带面的宣传力度,通过交流,使信息化工作在轻工行业中加速普及和深入。
    4. 完善轻工企业信息化协作网建设,进一步推动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5. 继续进行全国轻工企业信息化普查工作,在完善第一手材料基础上,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6. 开展信息化培训工程,协助企业提升全员信息化素质。 
    信息化建设要以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先导 对于轻工企业而言,信息化将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强调管理的信息化,还要包括那些促进产品设计、开发、制造以及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的一切信息技术应用。 在这里要重点推广管控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CAD/CAPP/CAM/CAE一体化技术等。 轻工企业的数量约占全国企业总量的1/4,像这样庞大的工业基础,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自然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不仅关系到轻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我国下一步的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在这里有两件事情非常重要,一个是要迅速实现结构的升级,同时要迅速完成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指产业结构要比较快地向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行业拓展。调整则侧重于推动服务型产业的发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来完成。
上一篇:暂无信息!
下一篇:暂无信息!
版权所有: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黄河东路21号 联系电话:0317-3041450 传真:0317-2198903
冀公网安备 13090202000160号 13090202000161号 冀ICP备 10014305号 16003758号-1